“建設智慧城市”的口號,隨著李克強總理對“互聯網+”的振臂一呼又火了一把!幾乎大小城市的政府都把這句口號掛在嘴邊。那么,你感覺自己的城市生活夠“智慧”嗎?
不知道?還好有支付寶提供的溫馨廣告,展示了一個支付寶所幻想出來的、芭比娃娃之家式的智慧城市以及其中居民應有的生活——看!你感受到芭比和肯隔空洋溢的幸福味道了嗎?
如果按照這視頻中的說法,住在智慧城市中的我們,清早起來就有專車司機在樓下等著;中午吃飯不用排隊,早就在網上預約了餐廳;從談戀愛送花到結婚登記、買房裝修再到懷孕后做孕檢,動動手指頭都可輕松完成,不用再去民政局、醫院排隊了。
智慧城市的浪潮似乎正在席卷整個世界,我們的政府自然也是不甘人后。其實“智慧城市”這件事被提到國家政策層面,早從2012年就開始了。那一年住建部在全國展開智慧城市試點;到了2014年,國家出臺了一個《新型城鎮化規劃》,提出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。今年李克強在“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”上致辭,也把深化智慧城市合作放在首位。到現在,中國已有300個“智慧城市”建設試點。
上面政策的大風刮得正勁,加之本屆政府十分看重社會企業參與的PPP商業運營模式,大佬們自然也對智慧城市這塊大蛋糕虎視眈眈。BAT紛紛拿出自己加入智慧城市建設大潮的十八般兵器;一些中小型企業也聞風而動要在接下來的政企合作中分一杯羹。這樣官民一體,萬眾齊心,看上去倒是很美——但是我們的城市是否變得更智慧?本人認為,從目前來看還是雷聲大雨點兒小。
所謂“智慧城市”,其核心在于運用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力量,搭建能對城市居民之需求作出實時回應的城市生活體系。這個被構建出來的“城市”,應該能善解人意地了解你的需求,體諒你的不便。一切回歸人性化。
然而處于中國城市發展金字塔最頂端北京與上海,似乎尚未讓人們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的訊息。一到夏天,北京總有一場暴雨要給交通帶來災難,媒體會津津樂道有幾輛車被淹,甚至有沒有司機被困死在橋洞下;到了晚高峰時段,擠地鐵能讓你完全失去作為人的體面與尊嚴;這都還算好的——你可千萬別在跨年夜去上海外灘看什么煙花!我國的大城市常常讓你覺得自己不太受歡迎,偶爾還覺得這城市想謀害你的性命——不知道這算不算特別智慧的城市?
一個城市到底怎樣才算“智慧”?光是喊口號、搞試點,玩一大圈權力尋租的游戲,恐怕是不成的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我們應該看看哪些城市,真正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下了苦工夫,總結一下經驗。
因為工作關系,本人經常往返新加坡,也有不少好友住在那里,因此對當地的生活了解漸多。當地政府近年利用科技改善市民生活的措施讓人贊嘆;新加坡是人口密集、規模龐大的綜合產業城市,而且有華人社區背景,其經驗對中國建設智慧城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